人物故事:
周菊娥,女,1969年出生,桑植縣人民醫(yī)院供應室工作人員。1994年到縣醫(yī)院上班,20多年與病友朝夕相處,讓她更覺對生命的敬畏用珍惜;每當看到失血性病人、腫瘤患者等因血源緊缺、生命垂危時,不由得想去拉一把、幫一幫。于是,她默默加入到了無償獻血的隊伍中,以自己微弱的力量奉獻著37度的愛,先后榮獲湖南省無償獻血奉獻獎銀獎及造血干細胞資料庫頒布發(fā)的榮謄證書。
2008年4月17日,周菊娥第一次走進無償獻血車時,心中很害怕,手心出汗,扭著頭不敢看針頭。消毒、扎針,殷紅的愛心帶著體溫流進血袋,那一刻,她覺得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。獻血時的幾次小插曲仍然讓她記憶猶新,由于勞累過度,沒休息好,第一次獻血后她在獻血車上暈倒了,醫(yī)務(wù)人員掐她的人中,呼喚她的名字,好一陣才把她喚醒。第二次她又暈倒在了獻血車上,白衣天使陪著她醒來,給她喂葡萄糖水喝,當時,她鼻中還流著嘔吐物,頭昏腦脹、迷迷糊糊,下車的那一刻,真是難受得不得了,但一想到病人求助的目光,這點苦不算什么。最難忘的,是2015年夏天,周菊娥獻血20分鐘后,突然覺得惡心、頭暈、心跳驟降,眼睛也睜不開,她想大聲喊卻沒有聲音,想敲打桌子卻動手乏力,感到生命就像到了終點,內(nèi)心只有一陣陣的恐慌和絕望。她竭盡全力拍著桌子,終于發(fā)出一點點響動,引起同事們的注意,這時,趴在桌子上的她早已面色慘白……她只是一名普通工作人員,卑微如塵,面對愛心路上的種種辛苦,她卻從未想過要放棄,她有一個信念,就是用自己愛,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,讓眾多的生命之花絢爛盛開!
2015年,周菊娥又自愿成為了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,采集了血樣,名字錄入了中華骨髓庫。2019年3月1日,她又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,自愿在離世后捐獻自己的器官用于延續(xù)他人生命,遺體捐獻用于醫(yī)學解剖。2019年3月5日,她75歲的父親因膝關(guān)節(jié)病痛在縣人民醫(yī)院進行了左全膝關(guān)節(jié)置換術(shù),巨烈的疼痛讓他無法入睡,她和她的母親硬是3天3夜沒合眼,一直守候在病床邊。父親3月20日出院后,當天中午,她又來到桑植縣獻血屋做志愿者,參加全市“一袋血·兩份愛”學雷鋒志愿者服務(wù)活動,協(xié)助開展無償獻血活動,自己也獻了400mL全血,還捐了20元錢用于資助縣內(nèi)貧困村的留守兒童。13年來,她己無償獻血26次,累積獻血量8100mL。但是她不滿足,說只要身體允許,就要一直要堅持無償獻血,用可以重生的血液去挽救不可重來的生命。
周菊娥的家境不很寬裕,供應室工作也很苦很累,但她在默默奉獻中收獲著人生的富足和快樂。有一次感冒了,40多天才好,但她依然照常上班,依然做志愿者,2018年中秋節(jié)那天下著雨,她和志愿者伙伴們?nèi)ムl(xiāng)下給貧困百姓送月餅,早上出發(fā)到晚上7點多才回家。有人說她傻,她一點也不在乎。她常說,人生的價值不是你擁有多少得到多少,而是你付出了多少。
就這樣滴水成河,堆土成山。周菊娥在平凡中奉獻,在奉獻中堅守,用無聲的行動溫暖和感動著生命。這,就是一個無償獻血志愿者的情懷和人生!
- 來源:張家界文明網(wǎng)